close

城市化越來越快的今天,城市的密度越來越大,城市被越來越多的工業、高樓大廈包圍, 噪音取代了本來寧靜的生活環境,空氣污染破壞了平衡的生態環境, 城市的發展使人們的活 動空間越來越狹小,人們的生活節奏也越來越快,太多傳統的文化被現代化的元素所代替,城市和城市之間正變得越來越缺乏個性,人和人之間正變得越來越冷漠和缺乏親情。在這樣的生活環境里,人們留給自己的休閒時間太少,根本無法盡情享受生活的美好。

我們生活在一個速度至上的時代:世界日新月異,效率和速度裡挾著我們不斷奔波、過勞死、職業病的陰影如瘟疫降臨,我們的靈魂已跟不上身體的步伐……這種不正常的狀況,已經讓許多人對自身的生活質量進行反思。他們開始倡導一種讓生活節奏慢下來的理念。這種理念越來越深入人心,並進而形成一股新潮流。

01042.jpg

慢城市,慢慢住

為此意大利的只有1.5萬人的小城市布拉提出了建立一種新的城市模式,提出在現代化的城市中,尋求一種將現代化技術與傳統生活方式的結合,使人們不僅可以享受現代化生活帶來的諸多方便,更會把一種規律而且健康的幸福生活帶給每 一個人,這就是「慢城」模式。

在慢城,有更多的空間供人們散步,有更多的綠地供人們休閑,有更便利的商業供人們娛樂和享受,有更多的廣場供人們交流,此外他們還提倡拆除不美觀的廣告牌、霓虹燈,城市電線,並限制小汽車的行駛速度和禁止汽車鳴笛,提倡融洽的鄰里交流,希望人們有更多的時間關注家人和子女的教育。為提倡這種城市模式,歐洲專門成立了慢城組織,並對申請加入的城市進行評選,獲准慢城稱號的 寧靜小城與其他城市的區別在於一隻蝸牛的形象標志,為了保住慢城的稱號,他們還必須定期接受慢城組織監督員的檢查。

01035.jpg

目前這一新的城市模式迅速得到意大利眾多城市的認同,並在意大利 32 個城市 中開始推行,現在這一城市模式迅速在世界範圍內,澳大利亞的許多城市及日本的部分城市也開始紛紛申請加入慢城模式。

最近,英格蘭的Aylsham 成為英國第二個加入「慢城市國際協會」的小鎮。它的市長說「全球化給城市發展提供了很多便利,但卻在不知不覺中抹殺了每個城市的特點,世界各地的城市都在變得越來越像,為了保持自己的文化和歷史,Aylsham 應該變成一個慢城市」。

01036.jpg

要成為一個慢城市,必須以下麵七個準則為終身奮鬥目標——

1、 慢城市的人口總數應該不超過5 萬人。

2、 慢城市運動的“蝸牛"標識必須在所有的公共設施和盡可能多的私人設施上 張貼,以直觀形式主義宣導“慢生活"理念。

3、 慢城市必須限制汽車的使用,20 公里/小時是汽車在城市街道行駛時的最高 速度。

4、 慢城市必須有一個雜訊管理系統,看板和霓虹燈能少則少。

5、 慢城市必須有一套環保的城市污水生態處理系統。

6、 慢城市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必須保證城市的個性,特別是那些本土化和具有 地區象徵性的產品。

7、 慢城市必須定期接受“慢城市國際協會"的檢查,以保證上述指標被嚴格執行。

目前看來,還沒有哪一個城市真的能夠做到這些限制城市膨脹的措施,但是,有人正在積極嘗試,這至少是一個好消息。畢竟,誰不想生活在一個沒有霓虹燈、 沒有噪音、沒有堵車、沒有廢氣的人間天堂呢?

01037.jpg

慢城不是城

慢城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種新城市生活模式。它代表一種良好的生活狀態,更優雅、閒適、從容。慢城的概念,最早源于意大利北部小城布拉城郊的慢餐文化;

慢城的概念正逐漸演繹為一種生活的主張:「慢生活主張」是世界各國眾多城市生活品質提升的目標。是將歐洲人的生活態度,視作生活風格的樣板,認為那里的人崇尚自然主義,生活節奏不那麼緊張,比較容易寫意、悠閒。

「慢」是一種態度,是一種積極的休閑,勸慰人們要主動給自己放松、調節、思考的時間,嘗試「放輕鬆」的生活方式。更是一種能力——是當盲目的大多數被不斷加碼的「快」要求並催眠的時候,少數清醒者保有的快樂人生的能力,是一種綜合了明確的方向感、超然的定力、聰明的遊刃有餘的能力。

在中國,「慢生活」是保護傳統文化並將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進行結合;提倡和培養個人興趣和愛好;誰敢說這不是小有成就之後的精英階層渴求的生活?「慢」的貴族風範,令「快」只能望其項背;「慢」的高級層次,令「快」仰視它也對不上話。「慢」所創造的生活高品質,需要你慢慢地體會,直到離不開。

01038.jpg

「慢」的本質在於珍視健康

德國著名時間研究專家塞維特在評價“慢生活"時說,與其說這是一場運動,不如說是人們對現代生活的反思。快節奏的生活就像鞭子一樣抽打著人們不斷向前,沒辦法慢下來。因此,「慢生活」有點「物極必反」的道理,其本質是對健康、對生活的珍視。談到這股潮流時,著名養生大師洪昭光教授認為,「慢」 能從幾個方面改善人們的健康。

首先是心理的健康。根據歐洲健康協會的調查,憂鬱症已經成為繼癌症和心血管病之後的第三大疾病,並且發病年齡在不斷下降。其最主要原因,正是長期生活在緊張的狀態中、沒有人可以傾訴煩惱、生活不規律且節奏太快。洪教授認為,人一旦慢下來,就能有更多的時間品味生活,豐富閱曆,從而達到減壓的目的。

其次就是生理的健康。心理學家瓦格納·林克指出,壓力會導致人體產生大量的腎上腺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它們通過動脈傳遍全身,使感官、神經系統、免疫系統、肌肉等都出現緊張反應。時間一長,就會出現失眠、健忘、噩夢頻繁、焦慮、工作中失誤增多等現象。洪教授表示,慢下來,帶來的是壓力的降低、神經和內分泌系統的恢復,同時還能避免體能的過分消耗。

其三,堅持慢,能讓身體的運轉更正常。很多平常忙碌的人在度假的時候病倒;有些人工作時沒事,退休之後反而突發心肌梗死。林克指出,如果一個人長期處于緊張中,身體就會習慣于這種狀態。一旦緊張因素消失,對身體來說就是一種反常現象,腎上腺素大量減少,使器官失控,導致各種疾病。“慢一族"宣導在生活中有機會就慢下來,正是一種循序漸進地改善生活、促進健康的好辦法。

01039.jpg

慢不支援「懶」

美國休士頓兒童醫院的一位醫生在談到「慢生活」時表示:社會競爭如此激烈,如果慢下來,很快就會被取代。他的意見,正是很多人對「慢生活」提出質疑的主要原因。

針對這種想法,著名的「慢生活家」卡爾·霍諾指出,「慢生活」不是支援懶惰,放慢速度不是拖延時間,而是讓人們在生活中找到平衡。這種「平衡」的哲學思想,歐洲人很早就提出過。1883 年,馬克思的女婿拉法格出了一本名為《懶惰的權利》的書,認為只有勞逸結合才利己利人。挪威作家耳克森的《瞬間獨裁者》更是深刻地批判了高速發展帶給人類社會和個人生活的負面作用,強調人們應該在千變萬化的社會和生活中尋找平衡。

這些名家的意見核心,其實都是「平衡」。洪教授認為,一個人必須同時具備事業心和平常心,這道槓桿一定要把握好。他指出,西方國家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程度,而中國還處於發展階段,所以他們的「慢」我們還沒法照搬。但是,我們可以學習他們不走極端的生活理念和讓心「慢」下來的生活意識。比如,我們可以在一年的開頭做個計劃,清理掉不必要的應酬和消費項目。每個月爭取去郊外走一走,和老朋友、老同學聚一次。接著,將工作和生活劃分開,每週兩天的休息時間全部用來睡覺、看書、和家人相處,哪怕是發呆都行。每一天,中午擠20 分鐘時間睡個覺;盡量按時下班,買菜回家去慢慢做、慢慢吃;晚上不上網,少看電視,能和家人一起出去散散步的話,就不要猶豫。

一個真正會工作、會生活的人應該「努力出汗不出血、拼腦拼勁不拼命、寬容謙讓不窩囊」,滿足了這樣的目標,才能擁有積極而又健康的生活。

01040.jpg

「慢城理念」並不是簡單地以犧牲效益換取舒適生活,在有的地方,它還能創造經濟價值,提高生活質量。在布拉市,慢城模式帶來了極佳的經濟效益,失業率下降到 5%,只有全國平均水準的一半。悠閒的餐飲,恬然的氛圍引來了大批國 內外遊客。旅遊業又拉動了商業發展,零售額每年以 15%的速度上升。高速度、高壓力的都市生活使人們疲憊不堪,許多人開始嚮往田園生活,尋求和緩、安逸的生活步調。如果你也曾被快節奏、急匆匆的都市生活累得精疲力竭,不妨嘗試一下放慢生活的腳步,放下壓力,放寬心情,這也許會讓許多平日不甚注意的瑣碎事情充滿驚喜與情調:下班後悠閒地走進廚房,為自己做一頓美味的晚餐;晚飯後到街邊的小書店,喝著咖啡、和店主辯論一番,然後選本心儀的舊書回家享受;週末的時候與家人一起騎車到郊外,于草木間漫步,重新享用新鮮空氣、鳥語蟲鳴、花香綠蔭……找到自己快樂的生活步調,尋求一種怡然自得。

生活境界,回歸到生活本質,重啟對生活和自我的重視。

0104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盧奕霏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